全面部骨折

全面部骨折

概述:全面部骨折(panfacial fractures)主要指面中1/3与面下1/3骨骼同时发生的骨。多由于严重的交通事故、高空坠落和严重的暴力损伤造成。由于面骨维持着面部轮廓,一旦发生多骨骨折,面形则遭到严重破坏,且经常累及颅底和颅脑、胸腹脏器和四肢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

病因

病因:多由于严重的交通事故、高空坠落和严重的暴力损伤造成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
    1.严重的全身重要脏器伤  首诊时患者常有明显的颅脑损伤症状,如昏迷、颅内血肿以及脑脊液漏等;腹腔脏器如肝脾损伤导致的腹腔出血、休克等;颈椎、四肢和骨盆的骨折。
    2.面部严重扭曲变形  由于骨性支架破坏,面部出现塌陷、拉长和不对称等畸形;可有眼球内陷,运动障碍,眦距不等,鼻背塌陷等改变,严重时常有软组织的哆开或撕裂伤。
    3.咬合关系紊乱  全面部骨折最明显的改变是咬合错乱,患者常呈开、反等状态,伴有张口受限等症状。
    4.功能障碍  患者常伴有复视甚至失明,眶下区、唇部的感觉障碍等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严重的全身重要脏器伤  首诊时患者常有明显的颅脑损伤症状,如昏迷、颅内血肿以及脑脊液漏等;腹腔脏器如肝脾损伤导致的腹腔出血、休克等;颈椎、四肢和骨盆的骨折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三维CT重建。

诊断

诊断:全面部骨折在首诊时必须早期对伤情作出正确判断,应首先处理胸、腹、脑、四肢伤以及威胁生命的紧急情况。昏迷的伤员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,严禁作颌间结扎固定,严密观察瞳孔、血压、脉搏和呼吸的变化。及时纠正休克,处理出血,解除呼吸道梗阻。
    全面部骨折的诊断通过手法与辅助检查不难作出,但由于诸多骨骼骨折,常常容易漏诊,因此常选用更先进的三维CT重建,其优点是提供的信息更详细,骨折部位、数量、移位方向一目了然,结合平片可全面了解骨折的全貌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

治疗

治疗:此类骨折的专科手术应在伤员全身情况稳定、无手术禁忌证后进行。
    1.手术时机  应争取尽早行复位固定,仍可采用颅颌固定和颌间固定等传统的方法。手术可在伤后2~3周内进行。可一次手术或分期手术。
    2.手术原则  恢复伤员正常的咬合关系,恢复面部的高度、宽度、突度、弧度和对称性;复位内眦韧带和眼球的移位和内陷;修复明显的骨缺损。
    3.骨折复位的顺序  全面部骨折后,常使骨折的复位失去了参照基础,因此复位的顺序和步骤显得非常重要。对于有牙伤员,一般采用的是由下向上、由外向内复位的原则:即先行下颌骨复位,后行上颌骨复位,因为下颌骨骨质较厚,强度大,发生粉碎性骨折的几率较上颌骨少,容易达到精确复位与固定,恢复形态。当下颌骨的形态与咬合重建后,上颌骨以下颌骨咬合关系为参照进行复位,然后以颌间固定维持咬合关系,即可恢复面中部的高度。接下来复位颧骨颧弓骨折,以恢复面部的宽度及侧面的对称性。最后复位鼻-眶-筛骨折、眶底骨折和内眦韧带,完成侧面突度的重建。经验证明这是一种良好的复位固定程序。但此种方法对无牙伤员则不适用,此时,可根据情况利用原来的义齿参照进行复位,或尽量进行比较接近颌关系的骨折复位。
    4.手术入路  严重的全面部骨折的手术切口应综合设计,如面部有软组织开放伤口,可利用伤口作骨折的复位内固定。闭合性骨折时,一般上面部和中面部骨折采用全冠状切口,可加用睑缘下切口,下颌骨根据骨折部位选择口外局部切口或口内切口。这样几乎可暴露全面部骨折线,进行复位与固定。全面部骨折常需要植骨,冠状切口可就近切取半层颅骨作为植骨材料,用以修复眶底、上颌骨缺损,免除了另开手术区的缺点。

预后

预后:

预防

预防: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